5505-转自方志良的文章

  青少年责商  行为习惯

4R4P专业名词术语公式详解 查看更多

R=R1(-1):角色在规则下必须做的事,数学逻辑特征值为(-1,0),R1(-1)意思为违反了规则范围内的事情,属于角色责任低阶的表现。比如:公司规定九点上班,小王九点半上班,小王迟到属于必须做的事情没有做到,属于R1(-1)。

方志良 的文章 责任主客体思维:都是桌子的不对!(1)

都是桌子的不对!

责任主客体思维模式

故事:有个小孩,不小心碰到了桌子大哭。中国的妈妈见到后,第一个动作就是伸手打桌子,然后哄小孩:“乖!不哭!”。而日本的妈妈会要求小孩重新绕桌子走一遍,然后启发他:“人之所以会撞上桌子,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跑得太快,刹不住脚;二是不注意看路;三是心里在想别的事情。你刚才是属于哪种情况?

小时候小孩子走路磕碰到桌子后大哭,父母为了哄孩子不哭,总会一边拍打桌子一边骂道:都是你不好,都是你不好,碰到小宝宝了,该打该打。小孩子这个时候才会破泪为笑。于是,以后小孩子只要一碰到点问题,就会很习惯想到这不是自己的问题,而是别人的问题。长大后这种责任思维模式就基本养成了。

反之,有些父母面对同样的问题则采取不同的做法,告诫孩子这是自己的问题,需要自己承担。孩子也许一开始不理解,也不会停止大哭,但父母这种不帮忙的做法让孩子知道了大哭也没用。慢慢地,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也形成了另一种责任思维模式。

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责任思维模式,传统责任心对第一种责任思维的做法解释为推卸责任做法,第二种为主动承担责任的做法。在理性责任思维模式中这其实就是责任客体思维与责任主体思维模式。

什么是责任主客体思维?

广义责任定义:人的一切社会行动在社会关系中的评价总和。因此,责任主客体构成了评价与被评价的对象关系。责任客体通过责任主体的社会行动与社会关系建立起评价关系。

责任客体思维:一种习惯评价他人的思维,又称为责任客体评价思维。比如,在与同事合作过程中出现问题,如果作为责任客体评级思维时就会说:这件事都是小王的没有及时配合我而导致的问题,责任在他,不是我的错!

上文中的第一种父母就是责任客体思维模式,也即责任客体评价责任主体的思维模式,同时也从小开始培养孩子的责任客体思维。这是一种不够理性的责任思维方式的培养方法。

责任主体思维:一种习惯被他人评价的思维,又称为责任主体被评价思维。比如,在与同事合作过程中出现问题,如果作为责任主体被评级思维时就会说:这件事,我哪些地方做的不好,可以做的更好?

第二种父母就是责任主体思维模式,也即责任主体被责任客体评价的责任思维模式,同时也从小开始培养孩子的责任主体思维。这是一种非常理性的责任思维方式的培养方法。

同样一件事,我们既可以站在责任主体位置,也可以站在责任客体位置思考,但结果却迥然不同,这就是责任主客体思维模式的重要性。

评价与被人评价是人在社会活动与社会关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责任表现模式。要正确理解自己的责任的评价与被评价的关系,责任主客体对象思维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责任现象学系统分析

Responsibility phenomenon

责任总公式:R1(-1,0)+R2(0~N)+R3(0,+1)+R4(C/c)=1

所属责任现象:责任第一现象(一个责任主客体)

责任单位:R=R1(-1)

本文责任思维模型:理性行动“四做原理”

责任思维工具描述:必须做,努力做,应该做,选择做

文章关键词: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0位亲已答题!

 相关文章 Articles

来自全球各地0位亲的支持,是我最大的责任动力!
Copyright © 2015 ICP备案:沪ICP备14053021号 沪公网安备31011002003955号
责商(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江西应用科技学院—责任动力学研究院
联系电话:15800477474
公司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军工路1076号031幢A90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