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28-作者:陈川湘

  所有一级领域  所有二级领域

4R4P专业名词术语公式详解 查看更多

R=R1(-1):角色在规则下必须做的事,数学逻辑特征值为(-1,0),R1(-1)意思为违反了规则范围内的事情,属于角色责任低阶的表现。比如:公司规定九点上班,小王九点半上班,小王迟到属于必须做的事情没有做到,属于R1(-1)。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

卡罗尔·德韦克(Carol Dweck)

“思维模式”理论中提到:

人对智能的思维模式分为两种:打开百度App,看更多图片

卡罗尔·德韦克(Carol Dweck)

一是所谓的“成长型模式”,

认为学习不在于天赋,而在于努力,

只要努力用功,什么都能学会。

第二是“固定型思维模式”,

就是特别相信既有的天赋条件,擅长的东西就擅长,

不擅长的东西怎么学都没用。

德韦克用系统且专业的实验证明,

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是有利于人的成长,

而且她还建立了因果关系,

只要你能向一个孩子灌输成长型思维模式,

就能促进他的成长。

无独有偶,

《责任动力学》创始人方志良博士提出的XY思维,

也有类似的学说。

一是X思维,

当人遇到责任问题与困难时,通常会习惯分析自己的外驱动力行动

与内驱动力行动,以剖析自己思想行动上的动因。

通俗点说,就是遇到问题和困难时,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做得不够好,

要努力改进。

比如,这次考试成绩不好,X思维的人会想到要更加努力。

具备这种思维的人,

行为表现积极、乐观、进取,

也有点符合我们常说的充满“正能量”。

第二是Y思维,

当人遇到责任问题与困难时,通常会首选对静态的

社会约束力条件与动态的资源约束力条件进行解释,

甚至作为自己未尽到责任的借口与理由。

通俗点说,就是遇到问题与困难时,首先想到的是客观条件影响的。

比如,这次考试成绩不好,

Y思维的人会认为教学环境太差或指责老师的水平不行。

X思维对应成长型思维模式,

Y思维对应固定型思维模式。

真是让人感慨,

远隔万里,

道理竟如此相通!

这也不禁让我想起了科学这个词的解释:

科学就是一套可复制的成功系统。

那么,

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复制这门科学呢?

有这么一幕,大家应该很熟悉。

那天,经过一个小卖店,

刚好我看见一个小女孩被她家门口的玩具绊倒了。

一个老太太跑出来赶忙把小孩抱了起来,

然后指着那个玩具说,

“打死你,让你把俺宝贝绊跩了”。

随后,摸了摸孩子,

看着孩子没什么事,接着进屋去了。

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

为了把孩子哄好,给孩子解气,

像这种对玩具、物品甚至大地进行指责和发出怨恨

的事情并不少见,甚至还很多!

这种教育事实上就是典型的Y型思维——固定型思维模式。

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

种下的思维种子是:错误都来自于他人、他物!

卡罗尔·德韦克所做的心理试验,

曾经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甚至还请了第三方公正,

应该说堪称“经典”。

心理试验的主要过程是什么呢?

其实很简单,

就是找两组学生在严格限定的条件下进行测试,

实验结果是,

学期结束时,实验组的平均成绩比控制组高出了0.03分,

千万不要以为这个差距很小,

被试人群在高达一万多人的情况下,

这个差距非常大,

他相当于高考成绩700和707分的差距。

就像高三老师说的:

每提高1分,就能干掉1000人!

其实科学家们对实验组的采取的措施是:

让他们看了一段鼓励他们努力学习的视频!

这也太简单了吧!

当时看到这个报道时我就这么想。

可事实上差距远还不止这些,

实验组的学生及格率竟然还提高了3%,

甚至还有些学生在看完视频以后,

更愿意选择有挑战性的课程了。

这就是灌输了X思维——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力量!

仅仅让学生感受了一下:

努力就会成功,努力就有希望。

身在职场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

身为领导,

请给下属多一些鼓励;

作为员工,

请给干好工作多来点(行)动力!

上面那个被玩具绊倒的小女孩故事,

如果你是家长,

正确姿势如何?

对,

鼓励她!

如果孩子真的自己爬起来,

做家长的至少要跟她说:

你真棒!

你心里这么认为,

她真的就会出息!

本文责任现象学系统分析

Responsibility phenomenon

责任总公式:R1(-1,0)+R2(0~N)+R3(0,+1)+R4(C/c)=1

所属责任现象:责任第一现象(一个责任主客体)

责任单位:R=R1(-1)

本文责任思维模型:理性行动“四做原理”

责任思维工具描述:必须做,努力做,应该做,选择做

文章关键词: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0位亲已答题!

 相关文章 Articles

来自全球各地0位亲的支持,是我最大的责任动力!
Copyright © 2015 ICP备案:沪ICP备14053021号 沪公网安备31011002003955号
责商(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江西应用科技学院—责任动力学研究院
联系电话:15800477474
公司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军工路1076号031幢A90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