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93-作者:方志良

  所有一级领域  所有二级领域

4R4P专业名词术语公式详解 查看更多

R=R1(-1):角色在规则下必须做的事,数学逻辑特征值为(-1,0),R1(-1)意思为违反了规则范围内的事情,属于角色责任低阶的表现。比如:公司规定九点上班,小王九点半上班,小王迟到属于必须做的事情没有做到,属于R1(-1)。

责任理论管理系列现象三:没有责任理论体系才是问题的根源所在

 

第三个问题:责任理论体系的建立

 

为什么当下的管理学乃至国民教育体系中都没有《责任管理》或《责任学》等理论课程呢?为什么责任不像《战略管理》、《营销管理》、《组织管理》等学科有自己完整的体系呢?假如我们浏览一些有关责任的书籍,我们就不难发现问题所在。


在市面上我们见的最多的责任书籍的书名一般都是这样的:《责任胜于能力》、《责任重于泰山》、《责任就是一切》、《责任就是绩效》、《敢于承担责任》。这样一类书籍共同特点就是:通篇讲责任故事,并加以重要性分析。我们把这一类责任书籍称之为责任励志书籍,它们的作用在于告诉人们责任的重要性,但缺点在于缺乏系统的责任理论结构依据,最终沦为说教。

 

责任固然重要,偶然的说教,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一味靠说教不能揭示责任的内在本质的责任书籍就会因为缺乏学术严谨性而沦为非主流励志书籍,这也是主流管理学没有责任学术学科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知道一门独立学科的发展必须具有完整的理论依据,更多的体现在拥有自己理论模型或理论体系。比如战略管理之所以能够得到认可,就是因为相关战略管理学家提出了各种战略分析的模型理论,比如索夫特模型、SWOT分析模型等。营销学的出现最初归功于4P理论,尽管有些模型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学术认可,但它们却为该学科专业做出了积极的理论研究的贡献。现在回到责任为什么没能够成为一门主流的社会学科或管理学科的问题上来,最根源的问题就在于我们缺乏一套完整的理论依据,以至于我们前人始终游离在责任理论体系概念之外,没有系统的深入研究责任的内核究竟是如何构成的。

 

因此,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弄清楚责任的基本概念定义。这样才能还责任词汇一个公正的概念,不至于因为定义的模糊而导致不同的人在思想上有过大的认知、理解偏差,这样一来,就能够让所有的人在情感上客观对待,从而有效规避了过度的责任感性说教所产生的心理抵触排斥,这样才能在行为表现上有一致评价;其次,为了让我们认知与学习责任的本质规律,还需要我们对责任进行系统的结构研究,从理论角度对责任内涵进行阐述。只有拥有一套研究责任定义与责任结构的理论方法才能真正揭开责任的面纱。

 

 那么责任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

 

小结:

责任这么重要,天天说又容易反感,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回归认知责任概念的基本定义重要性在哪里呢?责任的结构分类重要性在哪里呢?以及建立一个像样的责任学科来诠释它的重要性在哪里呢?

 

责任什么时候不沦为说教的代名词,就说明责任的理论体系上升到主流理论学科层面,而不是靠一味的“责任胜于能力”、“责任就是绩效”、“责任重于泰山”等励志和打鸡血。

建立理性的责任概念认知,系统的责任理论模型结构,以及系统的责任理论体系框架分析,才是责任教育的未来。

本文责任现象学系统分析

Responsibility phenomenon

责任总公式:R1(-1,0)+R2(0~N)+R3(0,+1)+R4(C/c)=1

所属责任现象:责任第一现象(一个责任主客体)

责任单位:R=R1(-1)

本文责任思维模型:理性行动“四做原理”

责任思维工具描述:必须做,努力做,应该做,选择做

文章关键词: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0位亲已答题!

 相关文章 Articles

来自全球各地0位亲的支持,是我最大的责任动力!
Copyright © 2015 ICP备案:沪ICP备14053021号 沪公网安备31011002003955号
责商(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江西应用科技学院—责任动力学研究院
联系电话:15800477474
公司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军工路1076号031幢A90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