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动力学》书籍精华解读--
责任约束力思维与驱动力思维的区别(二):都已经这样了,我还能怎么样?!
某钢铁制造企业召开年度总结大会。每个地区负责人都要带领团队作年终总结,其中A、B地区销售均未能完成公司指标。
A负责人报告说:今天受行业影响销售价格冲击很大,公司的政策力度也不大,因为工厂人员不稳定,产品质量出现了很多问题……
因此,很多客观原因导致了我们无法完成年初计划的任务。
报告结束后,会场气氛非常压抑。
B负责人:表面上看我们没有达到年初计划的预期目标,但这一年来,我们整个销售队伍为了公司在**地区市场的持续稳定的发展,他们克服了很多困难,他们顶住了行业本身的压力,为了品牌形象他们亲临客户现场解决因生产人员流动导致的一些质量问题,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客户还是非常感动!
在这里我代表公司总部感谢我们这帮不屈不饶的勇士!向各位鞠躬了!经历过这种逆境与困难,你们已经磨砺出了了,相信明年我们会有更好的收获!感谢大家,感谢总部领导与生产部门同仁的一贯支持!我们为了明天更美好一起继续努力!加油!
报告结束后,总部领导、制造团队与销售团队给予他热烈的掌声!
责任动力学分析:
A负责人属于典型的责任约束力思维,责任约束型(性)思维。这种责任思维类型的人在发生问题后,他习惯强调客观问题、原因的约束性条件的本身,而并不思考自身的主观积极能动性的因素。
B负责人属于典型的责任驱动力思维,责任驱动型(性)思维。虽然也是面临同样的问题,但这种责任思维类型的人会弱化、淡化客观约束性条件所带来的既定的不良影响,而是强调自己在不利约束机制下的主观能动性的驱动所带来的积极改善和提高的正向发展的结果。
再来看一则《孪生兄弟》的责任约束力思维与责任驱动力思维的区别故事:
在美国,有一对孪生兄弟,这对孪生兄弟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他的母亲是一个酒鬼,父亲是个赌徒,而且脾气非常的暴躁,母亲喝醉酒以后往往也是情绪控制不了。
他们家非常糟糕,后来这两个兄弟走了不一样的道路,弟弟无恶不作,锒铛入狱,在监狱里有记者采访弟弟,你今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
弟弟说:“因为我的家庭,因为我的父母。”
记者又去采访孪生兄弟的哥哥,这个时候哥哥已是一位很成功的企业家,而且还竞选上了议员。
记者问:”你为什么今天会有那么大的成就呢?”
哥哥同样也回答说:”因为我的家庭,因为我的父母。”
哥哥在这样糟糕的家庭氛围中找到了发愤图强的勇气和动力,培养了自己驱动型责任思维;而弟弟却在同样的家庭中看到的都是负面的,于是自暴自弃,产生了习惯性约束型责任思维,最终沦为囚徒。
为什么同样的外在环境,却可以导致完全不同的人生?这是因为有的人在逆境中习惯用约束型责任思维,而有的人习惯用驱动型责任思维,这才是导致人与人最本质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