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们以什么样的方式教育,就会造就什么样的孩子。换句话说,评价标准是教育的关键所在。
作为责任客体也就是评价方的家长、老师,甚至是被评价人学生本身,在这么多年的教育过程中,似乎已经把“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好坏”唯一标准。长此以往,造成的结果是什么?1.老师和家长只关注学生成绩,拼命让学生去“努力”学习,对于一些擅长学习的学生来说还好,因此也就成为了“优等生”,而有一些孩子真的不擅长“努力学习”,只能被淘汰为“差生”,并且还会有人打击他们让他们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也许这辈子也是一事无成。
那么,我接下来要说的是,关于评价标准仅仅是“努力学习”,我们是否太狭隘了?!除了,“努力”,我还忽视了“规则、制度”,忽视了“关爱、关心、同理心”,忽视了“理想、坚持”。
1关于“努力做”,用4R4P理性责任词汇就是“能力责任”,即每个人的努力做,这点是我们最常知道的,努力学习,努力工作等。但是很多时候,过多关注“努力做”,会忽视其他方面,而让我们的孩子,称为所谓的“高分低能”。除了学习,其他方面一无所知。
2关于“规则、制度”,用4R4P理性责任词汇就是“角色责任”,即每个人的“必须做”,包括遵守岗位职责,规则规范,包括遵守法律法规等。
新闻上经常出现这样的故事,说大学新生开学,很多学生不会套被套,不知道如何叠被子等等。那么,这就是家长只关注“努力做”的结果,认为叠被子、洗衣服等家务孩子是孩子的可做可不做,而事实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日常生活自理是个人的必须做,如果长期让别人代劳,除了学习,其他方面什么也不会。我想这不会是我们的教育想要达到的结果吧!
另外,是遵守规则,有的孩子,为了考试考试考高分得到老师家长的表扬,就采取了考试作弊的方式,甚至作弊成为习惯!那么,这个孩子一旦养成撒谎作弊的坏习惯,以后在各个方面,也会效仿,甚至会触犯法律、法规,至此毁了一生!
3关于“关心、关爱、同理心”,用4R4P理性责任词汇是“义务责任”,也就是“可做可不做”的事情,比如帮父母捶背、做饭,帮客人倒水,出门帮老人过马路,在学校帮助同学、老师等。传统上我们会称为是一个人的品德。
在家里可能会有这样的场景,家里来了客人,孩子在写作业。家长去叫这个孩子“小明,家里来客人啦,你来给客人倒杯水”,孩子答“没看见我在写作业嘛,没时间”家长也认为孩子写作业要紧,也就算了。长此以往,除了学习,家里的事情仿佛和孩子没啥关系了。那么,也许走上社会会出现这样一幕。公司来客户了,领导让小明去倒杯水,小明心里犯嘀咕,我是来上班的不是来倒水的,端茶倒水的小事我不干。那么,也许最后会因此而辞职,但是他每换
一个工作就会发现,每个地方都离不了“端茶倒水”“伺候人”的活!
有的孩子,在家里堪称霸王,不知道关心父母不知道尊重长辈,到了学校,不知道关心同学,尊敬老师,出了校门不知道关心同事,长此希望,就是没人缘,每到一个地方人家都觉得他不好相处,那么他也会觉得和环境格格不入,而难以适应职场社会。
4关于“梦想”,用4R4P理性责任思维来看就是“原因责任”,即“选择做”,是选择大我还是小我,是选择眼前还是坚持理想?
很多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和老师会说,“努力学习”将来考个好初中,好高中,好大学!这个孩子拼命学习,终于考上了好大学,可是,考上了以后做什么?不知道了,这就出现了很多大学生上大学除了谈恋爱,玩游戏不知道做什么。一转眼大学毕业了,也不知道是考研还是就业,考研不知道考什么研,就业不知道就哪行业。究其原因,是缺少对人生的长远规划,很多时候只知道看短期效益,不知道长远打算的结果。从另方面看,也会造成只看眼前利益的“自私自利”人。
我们应该用更为全面的方式去评价引导孩子,从“角色责任”、“能力责任”、“义务责任”、“原因责任”全面树立责任意识、培养责任能力。“必须做”、“努力做” 、“应该做”、“选择做”四做缺一不可。只有如此,才能让我们的孩子成就更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