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00-作者:方志良

  所有一级领域  所有二级领域

4R4P专业名词术语公式详解 查看更多

R=R1(-1):角色在规则下必须做的事,数学逻辑特征值为(-1,0),R1(-1)意思为违反了规则范围内的事情,属于角色责任低阶的表现。比如:公司规定九点上班,小王九点半上班,小王迟到属于必须做的事情没有做到,属于R1(-1)。

拖延,不会吧!我不是故意的(一)
——拖延的责任熵

拖延本质上是人的特定的社会行动不符合相对应的社会关系要求所表现出来的责任现象状态的评价总和,这种评价表现为责任的低阶的集合。

拖延最终表现为时间对象上的表象问题,但本质上并不是时间管理问题。

第一段话看上去挺深奥,但只要你懂得“责任广义定义:责任本质上是人的一切社会行动在社会关系中的评价总和”就会明白,拖延就是你该做的事情没有按照要求做嘛,拖延就是用相关的管理关系的评价的名词。

拖延公式=(社会、组织、个体间的)行动/社会评价关系

拖延的评价单位就是时间。

很多人认为拖延就是时间管理,实际不然,那只是拖延的评价度量的表面责任现象。因此,如何解决拖延管理就需要我们认真分析拖延的外表形态与内置的责任本源结合。张三天天晚交报表,我们会认为张三拖拖拉拉,做事情很拖拉,可背后你知道张三拖延的本质在哪吗?

针对拖延与责任的行为与关系评价的特征,我们认为拖延存在无意识与有意识两种基本类型,这两种类型交互分布在四种责任的低阶特征表现范围内。可以通俗理解为:

第一类拖延:无意识拖延的责任分析

无意识的社会(组织)行为不符合社会(组织)关系的评价表现集合,行为人主观上不能提前预期、发现或制止。

第二类拖延:有意识拖延的责任分析

有意识的社会(组织)行为不符合社会(组织)关系的评价表现集合,行为人主观上能够预期、发现或制止。

第一类拖延:个体行为无意识拖延的几种常见表现

无意识的社会(组织)行为不符合社会(组织)关系的评价表现集合,行为人主观上不能提前预期、发现或制止。这种拖延很大程度上就是个体行为与社会行为转化的问题。

个体无意识拖延特征:各种个体(组织)行为习惯的差异性导致了时间规则管理的拖延表现问题。本文将以几个常见的拖延加以分类:

1,个体行为习惯导致的拖延

这种拖延是因为缺乏标准的、制度显性约束力,彼此做事凭感觉,很多并不是主观意识上的拖延,而是因为很多组织对于时间作为责任评价单位的效率管理方面不是很重视。

时间观念作为责任的评价单位,除了员工出勤组织行为以外,很多个体行为没有转化为组织行为都是组织关于责任高效管理的重灾区。

这里牵涉到各种岗位职责分工的责任个体行为习惯问题。这就比如:一个销售人员和一个客户坐高铁去公司,在下高铁后,销售人员对客户说,你等我一下,我去上个厕所。于是排队上厕所,一等就是10分钟,客户不开心了,这家公司的人怎么这样,一点时间观念都没有、还让客户等他,完全不懂做事与时间的合理配置。

这种问题下,客户就会认为你的公司人将来做事会很拖延,合作不懂时间概念。

我们都清楚在个体行为与组织行为转化的临界点的这种问题很难用制度去监管,首先这是很多个体行为的习惯问题,并不是主观意识问题。由此,对待这种拖延问题我们需要对员工的基本职业素养进行社会行为的强化,了解哪些个体行为会存在潜在的风险,哪些需要组织去思考转化、去规避。

发现一些可能会影响岗位责任素养的个体行为,比如在与客户交往中,女职员打理头发、梳妆打扮的时间的把握,聚会提前安排合理交通工具的习惯等,目的就是把职场不好的个体行为意识转化为岗位的角色责任或义务责任意识。

2,个体语言表达习惯导致的拖延

很多组织都存在各种模凌两可的语言表达习惯。比如“马上,马上”的组织沟通语言表达方式,等马瘸了都没有好。为什么呢?因为组织中习惯了这种描述性语言表达,语言表达决定人的行为举止,模糊的语言已经阻止人对社会行为的社会关系的认知,更无从谈起“责任”二字。

这种拖延就是纯粹的组织语言与组织行为、组织关系的链接地址不清晰所导致。解决这种无意识的拖延就需要我们组织改变任务与时间关系的描述性语言,采取精准的可操作性语言。比如一分钟,5分钟,十分钟还是半个小时,倡导在组织中在工作中减少“马上、一会儿、等一下、很快的、回头再说…”等语言表达的方式与频率。

最初改变习惯可以采用描述性+操作性语言表达方式。比如:

等我一会儿,大约十分钟内搞定!

马上,一分钟!

很快的,五分钟可以吗?

……

纯粹的时间规则管理并不涉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情感喜好,单纯是个体行为的表现倾向,这种拖延应该是最原始的拖延,改变语言表达方式也就能改变行为结果,因此说,这种拖延习惯也是相对比较容易解决的时间管理问题。

对于有关以时间为责任评价单位的组织语言表达需要从描述性语言到操作性语言过渡,并且企业可以适度在相关行为上运用制度上加以保证就能够做到拖延的改善。

3,个体做事细节的喜好导致的拖延

有很多人大事一丝不苟,总体上给人很好的印象,但总是因为一下小事拖拖拉拉导致各种问题,最终难以让人满意,给人一种“Ta这人大事没问题,你得当心Ta在小事情上的拖拉/拖延”的坏毛病/坏习惯的评价。

比如一个优秀的项目管理工程师,总能在方案上很精彩,但也老是出现了提交报告或最终审核的拖延问题。这就是因为他平时不在乎细节,搞半天了的文稿忘记保存,电脑或U盘忘了在家了,打印出来的方案没有装订好遗忘在某个角落里找不到等细节问题。

这种拖延就是因为只在乎内容精彩而忽视形式或细节的人最为典型的拖延综合症。因此这类工作独立性强,旁人无法监督,一定出现问题可能就是影响正常工作流程或客户关系的大问题。

对于这种大事做得好,小事很拖延的习惯采用的办法只有强化责任族群关系的管理,这里牵涉到各种岗位职责分工的责任族群问题如何理解的问题。

所谓的责任族群问题就是完成一项责任中存在各种行为与关系的评价的集合事项,这些事项就是具有一致性的评价对象,最终构成完整的责任族群。

比如服务员服务客户,菜上好齐了,但客户用餐过程中存在茶水拖延、啤酒拖延、餐巾纸甚至买单拖延都是很大的服务责任族群问题。

有个服务员很委屈,莫名其妙遭客户投诉了,本来她的服务样样都很好,服务过程中也很热情。有一次因为客户买单开发票等了半天,没有及时导致了客户不满投诉。而她的问题就是以为客户吃饭时她什么都考虑周到,并且客户也很愉悦,在买单开发票时看到前台很忙,刚好有其它客人要服务,于是就忙其他的事情去了,最后忘记了给客户送发票,让客户感觉买完单就不管的差服务印象。

把握好岗位上的责任族群关系就是解决细节拖延的重要武器与技巧。


责任族群拖延问题需要我们充分认知责任族群中的点式责任分布,合理统筹时间几乎与安排,关键细节问题要做到有提醒与警示标识等管理措施,方能解决因细节拖延时间导致的责任低阶问题。

未完待续…
拖延,其实我是故意的!(二)





本文责任现象学系统分析

Responsibility phenomenon

责任总公式:R1(-1,0)+R2(0~N)+R3(0,+1)+R4(C/c)=1

所属责任现象:责任第一现象(一个责任主客体)

责任单位:R=R1(-1)

本文责任思维模型:理性行动“四做原理”

责任思维工具描述:必须做,努力做,应该做,选择做

文章关键词: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0位亲已答题!

 相关文章 Articles

来自全球各地0位亲的支持,是我最大的责任动力!
Copyright © 2015 ICP备案:沪ICP备14053021号 沪公网安备31011002003955号
责商(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江西应用科技学院—责任动力学研究院
联系电话:15800477474
公司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军工路1076号031幢A90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