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得了”与净现金流
对于企业来说,若以“三活”作为目标,具体地可用什么指标来衡量呢?首先,“活得了”,至少要有盈利,而且这盈利不能停留在账面上,必须表现为净现金流,这是“活得了”的根本前提。
那么,怎么做到有净现金流呢?这就是战略思考与行动的核心。
企业经营是个过程,现金流是源头活水的保障。有时企业破产,并不一定是资不抵债,而是资金错配,一时周转不灵,现金流枯竭。
例如,银行贷款收紧,然后就转向民间借贷,而民间借贷高息,业务回报较低,最终现金流变负,企业经营难以为继。
企业要想获得持续的净现金流,要么其长期未来被看好,当前有人愿投资;要么其产品或服务有市场,能够带来盈利。这意味着,净现金流要求企业具备利用各种资源的能力,可为顾客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或服务,并能通过市场销售实现适当的盈利。
“活得好”与发展稳健
企业希望“活得好”,这里的“好”意味着什么?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回答。比如说,企业有持续稳定的净现金流,也就是盈利了,有钱了,人们可能还想做什么?争取更多利润,赢得更大市场份额,吸引并留住骨干人才,关注健康可持续等。
在这里,健康指的是什么?企业发展稳健,能够抵御各种风险,不太容易死亡?怎么做才可保健康?途径有很多,例如,更多现金储备,更优经营模式,更高资产流动性,更强研发团队,更扎实市场销售网络,更广泛社会影响力,更具活力的企业精神等。
可持续,又是指什么呢?能够有所发展,有所壮大,实现上市,基业长青等?这一切又可用什么指标衡量呢?似乎还是赚钱,赚更多的钱,更大的净现金流,这好像又给绕回到活得了的盈利上去了,毕竟人的赚钱欲望无止境,只是不能因此忘了“活得久”。
“活得久”与坚守底线
企业试图“活得久”,也即可持续发展。这关乎未来,通常不可预见,难以事先断言,要想给出适当建议,似乎很不容易,有点不可为,或者根本说不清,因而更难提出什么具体的衡量指标了。
正向回答怎么才能活得久不太可行,不妨从逆向命题出发讨论。从逆向看,怎么更可能活不久?回答这一问题,能给“活得久”些许启示。易致死,就是“活不久”,出现什么情况易致死?这可以列举出许多:高杠杆扩张、高负债经营、难以适应市场变化、产品或服务没有特色、技术研发力量不强、发展后劲不足等。
以上从“活得久”的逆命题“活不久”的讨论中获得的想法,与从“活得好”导出的建议可做相互补充,帮助拓宽战略思路。“活得好”,更多涉及发展;“活得久”,更多涉及不死。这正是前面提到的战略有所为与有所不为,抓关键做加法,守底线做减法。
生存发展与可持续
从企业成长过程看,以上“三活”,即活得了、活得好、活得久顺次出现,先盈利生存,再发展稳健,再持续不朽。而作为战略行与思的修炼,所关注的分析逻辑,则是从未来看现在,基于可持续考虑盈利发展,即重视持续盈利发展,以此反求当下做什么。
显然,从持续盈利发展的逻辑看,加强企业实力建设,如顾客导向、研发投入、人才培养、创新储备、适度规模等,就会成为自然的选择;而若从盈利发展持续的顺序看,企业行为有时可能就会更急功近利些,这样,无意中就易偏离长期“活得久”的要求。
此外,从增加短期或眼前盈利看,不惜一切代价,抓住各种可能机会,甚至通过恶性竞争,搞垮竞争对手,以及其他类似方式,似乎都可作为一种发展选择。而从长期的角度看,坚守底线原则,规避致命陷阱,这才是企业确保持续盈利发展的根本基础。
坚守失败能承受的底线原则,李嘉诚就说过,投资的时候考虑最多的是,如果做砸了,拿什么去贴补。在赚到钱“活得了”的基础上,考虑“活得好”,必须注意逆向思维,关注不死这一可持续问题。要考虑做砸了怎么贴补,若贴补不了,就不该冒险。
有人说,只有高风险才可换得高回报。波士顿咨询公司创始人说过,真正能干的管理者是这样做的:增加收益,降低风险。企业战略所应该关注的是,在努力降低风险的同时,加大盈利的空间,而不是所谓的低风险必然低回报,高回报必然高风险。
当然,具体地,对于可以承受的风险程度,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有人会拿100%甚至数倍的身家去冒险,这样一旦失败,后果将非常严重。另有人只拿10%、20%或一半的身家去冒险,这样即使失败了,也不会有什么大影响,可以继续活得很潇洒。
赢得起更要输得起
在关注投资可能带来收益的同时,要慎重考虑万一失败出现亏损怎么办,自己能否承受。如果亏损了能承受,则项目投资即使有风险也不要紧;如果亏损了承受不起,则无论项目的潜在收益有多高都不能投。这就是所谓“不投赢得起而输不起的项目”。
在整个经济一派繁荣甚或泡沫的氛围中,有些企业进行高杠杆、高负债的项目或金融投资,押宝市场向上趋势,试图以此大赚一把,而一旦市场掉头向下,几乎都会深度被套,甚至搞得倾家荡产。实际上,这些都是触及了“赢得起而输不起”的底线。
对于各类项目,若成功有大回报,失败也能够承受,就可看作是长期战略性投资。例如,企业对研发、人才、品质、安全、德行,诸如此类的投资甚至储备,只要不超越实力可承受的范围,都属于“做成有回报、失败无大碍”之列,可多多作为。
许多投机取巧打擦边球的项目,有时短期看起来可以非常轻松地赚大钱,似乎就是天上掉馅饼的大好事。但若从“活得久”的角度看,就不一定好了,因为久而久之,它会使人养成不良甚至有害的经营习性,结果就为未来埋下了随时可能引爆的炸弹。
由此看来,那种不凭自身实力、多靠官商勾结、押宝对赌政策、明火执仗、利令智昏、公然违法乱纪的做法,都是经不起时间考验而难持续的。这世界上最抗通胀、最可持续的投资,可能就只是决策者个人的健康与能力,以及企业经营的合规性与竞争力。
不把自己及企业玩进监狱或地狱,需要的就是健康经营与竞争实力。从长期来说,就是要具备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甚至越变越受益的潜能。就如有人评价巴菲特的那样,不在于市场向上时能比别人赚得多,而在于市场向下时会比别人亏得少。
这意味着,持续盈利发展的企业必须经得起折腾的考验。尼采有句名言:“杀不死我的,使我更强大!”在情况变坏时,谁扛得住,就更易存活。市场下滑能扛过去,天灾人祸能扛过去,各类挫折能扛过去,经得起如此历练,自然就会变得非常强健。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经受时间变故的考验,其中定会面临意外事件的挑战,宜在平常做好相应准备。例如,在手中有钱时,降低负债率水平,多做些冗余储备,使净现金流更稳健些,这样,即使出现了什么风吹草动,企业自然就会有余力从容应对。
由此可见,将“三活”当作整体,关注持续盈利发展问题,需从“活得久”入手,特别是在企业净现金流非常充沛时,此时银行愿意增加授信,周边人愿意借钱给你,切勿头脑发热,高负债大规模扩张,而应在失败能承受的范围内做项目拓展或冗余储备。
来源:本文摘自企业管理出版社的新书——《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