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面对大的原因责任不是生就是死,要有高度的危机意识。
危机,就是危险中有机会;原因,就是有什么的原由,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原因责任,就是在危机中找机会,在原由中找发展的结果。
—— 方志良
学习前友情告知:责任结构化思维是指在思考分析责任管理问题时,以一定的范式、规则、流程顺序进行思考,即是思维方式也是管理模式。
掌握水平评估:一种责任域代表一种责任结构,不同结构导致不同形态的责任功能。
掌握标准:能够在大脑中长期形成“责任管理模式规律”思维模式(图式),并熟练运用于企业组织行为管理工作。
何为责任域思维?
即是责任现象学中对待和区分并处理人与事件的四种不同维度的思维模式,属于20个思维工具中的 中级管理责任思维。
责任边界思维:非错即对(-1,0),不是错就是对,界限清晰,这种管理者的思维是:不是遵守就是违反。
责任评价思维:非少即多(0~N),不是少就是多,看问题说深度,这种管理者的思维是:做的多和做的少的差别。
责任交互思维:非无即有(0,+1),不是无就是有,要么做要么不做,这种管理者的思维是:做了就是有,不做就没有。
责任理念思维:非私即公(C/c),不是为私就是为公,判断事件的出发点,这种管理者的思维是:要么为了自己做,要么为了大家做。
------------------------------------------
四个维度的责任思维,会对同一件事形成不同的看法,进而产生四种评价。
马上要期末考试了,孩子在厨房帮妈妈洗碗,这个时候,妈妈进来厨房后说了一句话:
责任边界思维:R1(-1)这是孩子绝对不能做的事,R1(0)这是孩子必须做的事
责任评价思维:R2(L)孩子能力还达不到的事,R2(N)孩子能力超出预料
责任交互思维:R3(0)孩子做也行,R3(+1)孩子做值得表扬
责任理念思维:R4(c)孩子因为想要索取什么才做的吧,R4(C)孩子是为家庭贡献力量啊
【职场心理规律】
角色地位落差越大,越会在乎自己的最低的那个R1,也就是基层容易把制度规则用来当成权利;平级之间不会在乎R1的差异问题,但会在乎帮忙R3的心理落差;上下级在乎的不是地位而是对能力不满的情绪表露;领导干部身边亲近的人不在乎他人角色、能力,因为心里一心一意为公就会肆无忌惮的藐视团队,有时气愤是无意的,有时是不知不觉的。
人们因所处的不同角色而形成不同的责任思维,智慧的人应当同时拥有这四种不同的责任思维模式,形成评价的四维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