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1-作者:陈婧 - 洛阳

  职场菜鸟  职场心态

4R4P专业名词术语公式详解 查看更多

R1(-1)≠R1(-1):表示这两者关系是一样的,但是分类不同。孩子考试不及格不等于欺负同学,员工上班迟到不等于岗位工作没做,都是R1(-1),两者的责任属性范畴一样,但属性分类不同。不同的错误性质不一,我们不能将A错误强加在B错误之上,从而加深B错误的严重性,我们只需理性区分即可。

主题二:从责任现象回归责任评价

 

陈婧:方老师,还有一个问题, R1(-1)R1(-1),只能应用于一个责任主体嘛?

陈婧:我一直理解的第一现象都是一个责任主体对一个责任客体,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刚才看了一个笑话,是不是就不能用 R1(-1)R1-1)来表示啦

陈婧:就是这个笑话

     

 

 




      “喂!你俩因为啥罚站”?
“因为上课睡觉,那你呢?因为啥”?
“因为不睡觉”.. .. .. .. .

陈婧:因为这个笑话里涉及了两个责任主体和两个责任客体,分别是“学生和老师”一组、“宝宝和妈妈”一组。如果不能用R1(-1)R1(-1),又应该适用于什么公式呢?

方丈:角色相同就是可以代表责任主体是相同的,可以视为一种责任主体。这个笑话最经典的解释就是R1-1≠ R1-1

陈婧:那就是两个责任主体和两个责任客体啦,学生和宝宝是不同的角色嘛。所以我之前理解的第一现象的公式,仅限一个责任主体和一个责任客体的理解是错误的啦?

方丈:他们都可以视为违反规则一致的责任主体,因为规则是罚站,那么责任主体是一样的。就比如开车闯红灯,你是老板也好、他是民工也好,规则都是一样,在扣分规则下就是相同的责任主体。

陈婧:哦,这样子啊,从规则的角度来定义责任主体。

方丈:严格讲是从责任客体评价角度下定义责任主体。

陈婧:哦,貌似理解啦……我刚开始以为规则是“该不该睡觉”……

方丈那只是责任现象,责任评价的规则是罚站,要从评价的角度分析。也就是从现象到本质的规律分析。你要习惯总结一下我和你的解析对话,把它整理出来,这样更加深入理解。

陈婧:嗯,方老师,您这段讲解很有帮助,我的偏差就在关注了责任现象,其实总要回归于责任评价才对

方丈从责任现象回到责任评价本质规律才会让我们思维更加理性!因为我们能够用数学逻辑公式说出它的评价统一规律

本文责任现象学系统分析

Responsibility phenomenon

责任总公式:R1(-1,0)+R2(0~N)+R3(0,+1)+R4(C/c)=1

所属责任现象:责任第一现象(一个责任主客体)

第一层次:Ra≠Rb责任火眼金睛:R1(-1)≠R1(-1)

本文责任思维模型:理性行动“四做原理”

责任思维工具描述:必须做,努力做,应该做,选择做

文章关键词: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0位亲已答题!

 相关文章 Articles

来自全球各地0位亲的支持,是我最大的责任动力!
  • 头像
    694网友 8年前

    你是打瞌睡被罚站,我是不想睡觉被罚站,咱们的R1(-1)是不一样的!真的吗?笑话!其实就是一样被罚站(规则规定的犯规内容现象不同,但被罚站的评价结果一样。这个笑话就是用来幽默揶揄规则与规则管辖的内容不同!

Copyright © 2015 ICP备案:沪ICP备14053021号 沪公网安备31011002003955号
责商(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江西应用科技学院—责任动力学研究院
联系电话:15800477474
公司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军工路1076号031幢A90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