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套上责任公式后的职场现形记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成语出自《晚清文学丛钞·中国现在记》,释义不要求立功,只希望没有错误,比喻不求上进或安分守己的人。
在职场中普遍存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人和责任现象的做法。现在我们用责任现象学来进行分析:“有功”在责任现象中代表能力责任高阶R2(N),达成了特定的目标和成绩;“过错”代表角色责任低阶R1(-1),表示违反或破坏了某项制度规则。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中的“不求有功”这句话表示的是能力责任低阶R2(L),业绩平平或较差,“但求无过”这句话表示的则是角色责任高阶R1(0),遵章守纪,不犯任何错误。
因此,“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可以运用责任现象学公式来表达,责任公式如下: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R2(L)+R1(0)=0
其绩效考核结果为零。
这个责任公式组合结果告诉我们,人要是冠冕堂皇或私下交流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种责任心态一定是处在几个特殊时期:
1,任期尾声期。为了圆满顺利结束自己的任期,这个时期为了不出现任何差错、幺蛾子,人会显得特别的保守,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够保守的就不会激进,更不会去轻易冒险创新。很多企业和组织发展出现战略转型问题,不妨看看是不是战略处在某个领导的任期尾声期。相反,作为高层如果发现很多重大革新得不到执行,或执行出现了阳奉阴违的责任现象,那可能就和这个任期尾声分不开。
2,退休前。为了自己能够全身而退,人在退休前可能会有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
3,相关领域发生了重大事故期。没有比较就没有警醒。社会上很多政策或改革措施趋于保守或退化往往和这个分不开,“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会成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自我安慰借口。
4,组织臃肿与绩效乏善可陈期。当一个组织变得越来越大,自然也就臃肿起来,就容易出现一些躲在人堆中的人,他们喜欢奉行“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职场“哲学”的责任心态。当然,组织臃肿后最明显的就是绩效考核跟不上,也是导致这种责任心态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上述几种情况下,“功”与“过”两个要素成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责任博弈“二选一”的主要日常工作选项。我们用另外一个责任现象公式表示: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R1(0)>R2(N)
这才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责任现象问题的本质诠释。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管理者不妨用这两个责任现象公式提前防范与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