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11-作者:方志良

  所有一级领域  所有二级领域

4R4P专业名词术语公式详解 查看更多

R1(0)> R2(N):做好本职工作优先于逞能。 这种责任现象常常发生在职场自保的前提条件下,考虑组织综合因素,把表现功劳的机会让给他人,自己甘愿寂寞。这也是一种很好的职场生存与发展的责任策略。

不求有功,但求无套上任公式后的职场现形记

 

不求有功,但求无. 出自《晚清文学丛钞·中国,释义不要求立功,只希望没有错误,比喻不求上进或安分守己的人。

 

在职场中普遍存在“不求有功,但求无”的人和责任现象的做法。现在我们用责任现象学来进行分析:“有功”在责任现象中代表能力责任高阶R2N),达成了特定的目标和成绩;“过错”代表角色责任低阶R1-1),表示违反或破坏了某项制度规则。

 

不求有功,但求无中的“不求有功”这句话表示的是能力责任低阶R2L),业绩平平或较差,“但求无过”这句话表示的则是角色责任高阶R10),遵章守纪,不犯任何错误。

 

因此,不求有功,但求无可以运用责任现象学公式来表达,责任公式如下:

 

不求有功,但求无=R2L+R10=0

 

其绩效考核结果为零。

 

这个责任公式组合结果告诉我们,人要是冠冕堂皇或私下交流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种责任心态一定是处在几个特殊时期:

 

1,任期尾声期。为了圆满顺利结束自己的任期,这个时期为了不出现任何差错、幺蛾子,人会显得特别的保守,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够保守的就不会激进,更不会去轻易冒险创新。很多企业和组织发展出现战略转型问题,不妨看看是不是战略处在某个领导的任期尾声期。相反,作为高层如果发现很多重大革新得不到执行,或执行出现了阳奉阴违的责任现象,那可能就和这个任期尾声分不开。

 

2,退休前。为了自己能够全身而退,人在退休前可能会有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

 

3,相关领域发生了重大事故期。没有比较就没有警醒。社会上很多政策或改革措施趋于保守或退化往往和这个分不开,“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会成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自我安慰借口。

 

4,组织臃肿与绩效乏善可陈期。当一个组织变得越来越大,自然也就臃肿起来,就容易出现一些躲在人堆中的人,他们喜欢奉行“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职场“哲学”的责任心态。当然,组织臃肿后最明显的就是绩效考核跟不上,也是导致这种责任心态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上述几种情况下,“功”与“过”两个要素成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责任博弈“二选一”的主要日常工作选项。我们用另外一个责任现象公式表示:

不求有功,但求无=R10>R2(N)

 

这才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责任现象问题的本质诠释。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管理者不妨用这两个责任现象公式提前防范与干预。


本文责任现象学系统分析

Responsibility phenomenon

责任总公式:R1(-1,0)+R2(0~N)+R3(0,+1)+R4(C/c)=1

所属责任现象:责任第一现象(一个责任主客体)

第三层次:Ra﹥Rb责任优先次序:R1(0)> R2(N)

责任动力(4R4P)学分析:“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其实本身就是不尽其职的表现,但却常常成为一些靠熬日子熬资历的人向老板进一步索求的堂而皇之的理由。无论企业还是个人,总是要发展的,无功,就意味着没有成绩,自然早晚要被资本市场或人才市所淘汰。

本文责任思维模型:理性行动“四做原理”

责任思维工具描述:必须做,努力做,应该做,选择做

文章关键词: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0位亲已答题!

 相关文章 Articles

来自全球各地0位亲的支持,是我最大的责任动力!
Copyright © 2015 ICP备案:沪ICP备14053021号 沪公网安备31011002003955号
责商(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江西应用科技学院—责任动力学研究院
联系电话:15800477474
公司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军工路1076号031幢A90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