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动力学解读《他人的力量》一书
作者把人际关系分为四类:
【第一类:孤立状态】
孤独的努力者,自己努力做事情,不愿意或者没有意识到可以寻求帮助。
从责任动力学角度解释,这类人其实还处于个体行为,他意识不到社会关系的存在,他还没有进化到社会行为。这类人爱钻研,富有创造力,能力极强,但总是在各种关系中格格不入,是个“怪咖”。
还记得电影《嫌疑人X的献身》中数学天才石泓吗?他就属于孤立状态。从做事的角度看,这样的人能够达成超乎意料的结果,但是他在某些时刻会感觉无比孤独,无比无助,他的心理和精神空虚绝望。
【第二类:坏的连接关系】
这类关系的特征是责怪、过高的期望、完美主义,羞耻感,内疚感,贬低行为,所有的互动都是在消耗能量。
从责任动力学角度看,本质上是责任客体低阶评价思维在作祟,这个世界做责任客体是最容易的事,不用对任何事情负责,只需要动动嘴巴就能让自己显得正义凛然,这也是很多喜剧的包袱所在。在这段关系里,评价者的嘴巴爽快了,做事情的人却委屈了,不利于彼此的成长。
【第三类:虚假的“良好关系”】
看似美好的连接关系,这类关系里全是正能量,全是赞美,但不会给人真正的变化和成长。
从责任动力学角度看,本质上是责任客体高阶评价思维。前段时间社会上一直在讲的“赏识教育”跟这个很类似,赏识教育用不好很容易变成续假的“良好关系”,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孩子一直被夸聪明,但面对困难时会退缩、一受挫就放弃。同样,成人的生活工作也是如此。
【第四类:真正的连接关系】
书中说,这类关系里,人们互相关心,敢于说实话,并且富有建设性。
从责任动力学角度讲,这类关系是真正责任理性的。关于赞美和批评、倾听和分享、主动和被动我们知道该怎么做,并且放心大胆地这么做了,这就是真正理性的关系。
书中讲了一个例子。一个男孩参加足球比赛,父亲在赛前跟孩子讲了很多,提了很多建议,但孩子看着父亲认真地说:“这是我的比赛。”然后,父亲就再没有说任何建议,因为他明白,这是孩子的比赛,不是自己的,应该由孩子来掌控,孩子的一句话提醒了他。
互相关心,敢于讲实话,富有建设性。
环顾四周,如果我们身边有这一个人,我们真正互相关系,敢于讲实话,能够分享最真实的感受,并且之间的谈话和分享富有建设性,那么恭喜你,你已经拥有了第四类人际关系,你很幸福。
而一个团队如果能够处在第四类关系下,这个团队必定是理念一致,互相促进,共同进步,高效协作的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