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04-作者:方志良

  所有一级领域  所有二级领域

4R4P专业名词术语公式详解 查看更多

R=R4(C):R4原因责任,选择做的,数学特征值为(C/c),R4(C)表示当一件事情发生与自身利益有关时,往往会选择为了组织(他人)而牺牲自己的利益(大我)。比如:公司经济危机,好几个月的工资都没有发,好多同事都离开了,只有小王不离不弃,与公司共进退。

我们都知道4R分别依次对应“分工、竞争、合作与选择”的隐喻,也充分说明了人类活动主要是分工与合作,物竞与天择”的规律,同时也隐喻冲突力、压力、影响力与领导力(4P)。所有这些隐喻都是居于以责任主客体对象系统之间的关系为前提。比如分工、竞争与合作分别是以规则、目标与人际关系为导向,这个大家比较容易理解。

唯有“选择”需要我们有鉴别的理解,一般来说,选择体现了人或组织内在的理念与思想,而不是简单的外在的行为表现的选择。


比如我们选择了社会主义制度,最初体现的是原因责任,最后才落实到角色责任。我们不能说,我选择要不要帮助他人(R4+R3),我选择要不要违反制度(R4+R1),我选择要不要努力(R4+R2),这样的责任思维是不正常的,这类问题就一种责任决定,即原因责任的问题。如果这样思维的话,什么问题都加上原因责任,就说明责任逻辑思维出现混乱,很容易把他人都看成居心叵测,或者任何事情都是针对自己。简单的帮助一个人,就是举手之劳的义务责任R3(+1),就不要处处去想我帮助他有没有什么好处,为什么要帮等“选择”的原因责任低阶R4(c)。帮助一个人能够情绪快乐,情感得到认同或共鸣就是心理对象得到了价值交换的满足。如果非要在帮助他人上加上理智判断,就会出现“选择”的理念问题。如果每帮一个都要上升到我们在思想、理念、观念与价值观的原因责任的选择上来,那就意味着我们每一个小事都要动用我们的“理智”,理智一旦启动,人就会犹豫不决、瞻前顾后、患得患失,“选择”这就会让人感觉很累,活的很辛苦,也容易让他人看出自己的R3的真实背后动机。


纯粹R3(0)是不带为自己目的的“选择”,R4(c)是带有自己最大利益好处的选择。比如匿名(隐性)投票A与B,选出一名最优秀的代表。C明明知道A比B优秀一大截,却把票投给B,C可能会有两种责任表现:一,故意恶作剧,真心没有考虑自己利益,纯属于人际关系的R3(0);二,C表面公正投票选择,内心却担心A过于优秀超过自己,综合权衡后投B不会对自己造成威胁,这就属于思想理念上的私心R4(c)。

单位(一种)理性责任逻辑思维越简单,问题就越是本质,越容易解决;两种责任单位组合的责任现象常常是复合责任问题的本质(各种逻辑符号{#,=,>,2…}不仅仅是“+”,也是大部分责任问题变异的形态,错综复杂,这才是责任现象学研究的基础。三种或四种责任的现象就需要我们拆分成一种或两种责任逻辑思维,否则碰到任何问题都用(R1+R2+R3+R4)4R组合分析一遍,我们生活与工作就会直接累死,这种思维就是传统责任心思维范式,也实在没有任何价值意义。


当其他R1、R2、R3问题都可以关系到R4时,那么这个问题只有一个,就是R4的问题,R1、R2、R3只是表象。用RaBRb逻辑表示就是:R4(c)B R1/R2/R3。B为隐藏behind的缩写,RaBRb表示一种责任问题隐藏着另一种真实的责任问题,问题背后的问题。


本文责任现象学系统分析

Responsibility phenomenon

责任总公式:R1(-1,0)+R2(0~N)+R3(0,+1)+R4(C/c)=1

所属责任现象:责任第一现象(一个责任主客体)

责任单位:R=R4(C)

本文责任思维模型:理性责任4R矩阵

责任思维工具描述:责任R=社会(组织)关系(Y轴)*社会(组织)行为(X轴)

X为责任动力系统,即社会(组织)所期待的社会(组织)行动或行动模式;

Y为责任静力系统,即社会(组织)行为指导、评价、判断、处置的规则系统。
因此根据责任两个维度,我们构建了责任(4R)矩阵,并提出四个责任单位:角色责任R1、能力责任R2、义务责任R3、原因责任R4概念。

文章关键词: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0位亲已答题!

 相关文章 Articles

来自全球各地0位亲的支持,是我最大的责任动力!
Copyright © 2015 ICP备案:沪ICP备14053021号 沪公网安备31011002003955号
责商(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江西应用科技学院—责任动力学研究院
联系电话:15800477474
公司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军工路1076号031幢A90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