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哭长夜者,不足语人生。
我是一个受过苦难的人,苦难的那些岁月,只有两个东西围绕着我。一个是孤独,一个是迷茫。
孤独跟我说,任何人身边都没有你,你身边也没有任何人;迷茫跟我说,任何人都不需要你做什么,你也不需要为任何人做什么;这并不是没有人陪,也并不是没有人生方向。
只有我自己知道,我确实没有故作呻吟。我刻意拿出9个月的时间,足不出户、避不见人,结果很明显,我发现我与这个世界失去了联系。
这种孤独和迷茫,为我创造了一个条件,让我建立更大的格局去思考,去试着观察、摸索整个世界、和背后的人心。我的话越来越少,看到的东西却越来越多,我越来越复杂。
我甚至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通过一个人的表情、动作、语言,甚至是长相哪怕是一张照片,摸索到他曾经可能的成长过程,进而判断他将来可能的行为状态。我预判过一个同事想要的生活方式,和将来可能的生活状态,不到两年的时间,她的生活走向,几乎完全是在证明,我说的全部都是对的。
我自己知道,能够这样,来自于一个东西:规律。神即是道,道法自然,说的就是规律。
谁能够发现、尊重规律,谁就是神。在我眼里,方老师就是神:掌握了“社会规律”的神。我完全相信,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件事,只要是社会行为,其背后的本质,在方老师眼里都无处遁形。4R4P就是社会规律,方老师在普渡众生。我迷恋规律,同样的,我迷恋4R4P。
4R4P不是学会的,而是用会的,这句话要懂,极其困哪,又极其简单。用会了4R4P,就能够达到一种境界:大道至简、知行合一。
想象一下知行合一:一个人在社会中,发现了任何一种现象,或者不管要做任何事情之前,下意识的就知道,社会(或他人,总体来讲是责任客体)会做出何种反馈,会以何种责任(即4R)来评价自己。
相应地,自己下意识地会知道,这是我要必须/努力/应该/选择做的事情,如何做,会受到社会(或他人)的何种评价(高低阶)。
比如我起床、我吃饭、我迟到、我开会,我抽支烟、扔个垃圾、停个车,所有的行为,都会有一种规律在下意识地去引导我,告诉我要怎么做(四做)。
这个规律,真正实现了一个律令:举头三尺有神明。这个神明,就是理性责任。理性责任,衍生有一个概念:责任空集。责任空集的启发意义就是:慎独。慎独只能要求我们知行合一,理性责任才能告诉我们知行合一的方法。
我能够看到理性责任的世界:知行合一,天下大同。
我迷恋规律,所以我总会问:为什么有人屡教不改?为什么有人以丑为美?为什么有人因善至恶?为什么人总是不能尊重人?为什么人要这样或那样?坐井观天,管中规豹。
我迷恋4R4P,所以学会了问:什么是必须的?什么是要努力的?什么是应该的?什么是要选择的?复杂的事情,其实已经简单到极致了:原来这个世界不需要那么多为什么,原来冥冥之中自有安排——责任范式。
责任范式,就是评价的范式。根本不需要问那么多,一切自在人心,一切自有评价。4R4P的伟大,就是把评价范式送给了人类:你用或者不用,4R4P都在这里,理性而质朴。
4R4P用会的标志,就是具备了责任主客体思维。无论春来秋往,个体行为总是受社会评价的,具备了这个思维,便会认清社会的约束力条件,作出相应的不同驱动力行为,获得理性的高低阶评价,和而不同。以此引导自己的一切行为。
而4R4P的升华,就是在成为责任客体时,立足于社会约束力条件,根据不同的驱动力,理性而客观地评价责任主体的行为。而更的深层意义在于,根据其行为结果的高低阶评价不同、或者责任混淆的现象,引导其认识约束力与驱动力,分清责任主客体思维,最终,以此引导他人的一切行为。广义来讲,引导社会行为。
引导个体行为(责任主体、自我引导),谓之“自觉”;引导社会行为(责任客体、引导他人),谓之“觉人”。引导的工具、或者说是法门,便是理性责任。自觉、觉人、觉行圆满,方丈已然在成佛的路上……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是自然规律;评价不爽、以责任为理性,便是社会规律。责任动力,一语道破天机。
此生能迷恋4R4P,随喜赞叹,情不能自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