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62-作者:杜献红

  所有一级领域  所有二级领域

4R4P专业名词术语公式详解 查看更多

R1(-1)> R1(-1):R1(-1)R1(-1)责任优先次序,失范状态下的思维方式,失范状态下前者的社会行为要优先于后者的社会行为,比如:至于弊病,哪一种制度都有,十全十美的制度是没有的。这个人世间永远不会绝对完善,我们所能做的,永远不过是‘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

      读完方老师的文章《为领导做点小事就是拍马屁?(二)》一文,颇有感触。两个责任主体,对应一个责任客体时,两个责任主体之间会出现摩擦,时间久了升级为矛盾,甚至两人反目成仇。这种现象之痛,会伴随一个人多久,对一个人的成长是伤害还是激励,最终取决于一方责任主体的责任思维方式是否转变甚至改变,一方责任主体对自己所做之事是否有足够的信任和定力。


       它会伴随在我们的校园中。记得初中二年级第二学期,初春开始,每个周五下午,全体师生打扫卫生,卫生结束后即可放学休息周末。多么开心的礼物!有一次,班主任老师安排我和死党两个同学帮他整理办公室兼宿舍。我们三个同学一起把办公桌、房门、玻璃窗都擦干净,地板和暖气片都擦洗了干净,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床铺都整理成豆腐块。看着清爽的劳动成果,我们仨都很开心。其他两同学收拾东西准备放学了。再看看老师的办公室兼宿舍,从觉得哪里不妥,原来窗户的纱帐没有清理,很脏。于是自己一人把纱窗又洗刷干净才走。这一举动被老师看在眼里。表扬了做事认真细心。加上当时自己学习等方面也还不错。老师甚是喜欢。被老师表扬的次数会比较多,提问的次数也比较多。这样的现象对于当时年少的我们来说,我的行为被死党同学认为是讨好老师,对死党不仗义。老师被认为是偏心等等。总之一句话,一些本无所图的点滴的细心的小事,日积月累中,没有及时交流、不放在心上或者积极引导教育,瞬间被彻底换装。好在当时年少的我们没有复杂的利益冲突,功利之心,只是单纯的吃醋和心理挫折感。


        它会伴随在我们的职场上。初入职场一位美女财务,她做事情,一般都会先向领导请示,做完之后会向领导反馈进度结果。平时有什么应酬,会帮领导挡酒。现在看来她当时的这些言行属于R3(+1)类型,但当时她的言行被很多同事认为是打小报告,是会擦皮鞋,甚至有人传出她与领导有关系的言语。不论真假,这其中的“很多同事”就属于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这类的责任主体的责任思维方式就是羡慕嫉妒恨,虽然认为自己在拼命的工作,专业技能第一,业务能力第一,而且为人正直,同事关系良好。但是忽略了做为人的一点本性:情。虽然每个人的性情不同,性格不同,可以道不同不相以谋,不是一个圈儿里的,不必强求,但也有三人行必有我师,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日三省吾身智莫大焉。


      今日也发生类似的事情。公司财务主管和不同组别的主管近几年来陆续因为一些事情发生口角。事情纷繁负责,暂不多叙述,只就目前的事态来分析,财务主管和其他主管这两个责任主体他们彼此之间的关系已属于报复层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岗位要求,面对服务的对象这个责任客体,他们几年下来,彼此相互只记得对方的缺点,进而在办理协调业务的时候,常会以权谋私——报复对方,或者借力使力来报复对方。职场上,这样的现象随处可见,面对这样的现象,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参和到评价对方和事情现象就结束。而且还要深入到事情的本质,辨别是非真伪,发现别人美的地方,同时认清自己,让自己的言行去伪存真,更能接纳一些曾经不能接纳的现象或者人。这也是一种身为“人”存在于社会各类环境中必备的一种本事修炼过程吧。


       它会伴随在我们的家庭生活中。小的时候,知道二哥眼睛不好,母亲帮二哥买了养老保险。当时家里的生活还是比较拮据的。有一次因为向母亲要钱买日记本,母亲觉得用日记本浪费,用普通本子写就好了。不想给钱。于是自己就拿母亲给二哥买养老保险的事说事,觉得母亲偏心。就那一句话,让母亲心里内疚了这么几十年,觉得她没有能力给自己的孩子更好的生活成长条件。为什么母亲会内疚?因为自己和二哥作为责任主体,母亲作为责任客体这样的评价关系时,我觉得母亲偏心,羡慕二哥。不管小时候说话有心无心,自己这句话的思维方式把母亲责任客体的位置调转为责任主体的位置,才让她觉得内疚,乃至几十年。长大了知道了二哥眼睛的实际病情,心智长熟了一些,知道自己当时的言行是不合适的,错了。但没能懂得其中实质。看完方老师这篇文章,陡然想起往事,顿悟了其中缘由。一些言行或者心态的事情,都与责任思维方式有关。小时候的兄弟姐妹需要培养关爱之心,长大后的家人之间不仅需要培养关爱之心,还要践行关爱之心。这样家庭才能和谐幸福。


      人世间,凡间,凡事自然多些。凡人少为凡事烦人,就需要培养理性的责任思维方式,懂得做人之本:有“理”有“情”

本文责任现象学系统分析

Responsibility phenomenon

责任总公式:R1(-1,0)+R2(0~N)+R3(0,+1)+R4(C/c)=1

所属责任现象:责任第一现象(一个责任主客体)

第三层次:Ra﹥Rb责任优先次序:R1(-1)> R1(-1)

责任动力(4R4P)学分析:责任现象公式:R3(+1)2R4(c)提示:

R3(+1)2R4(c)表示一方做帮助他人的事情,而另一方居于这件事,把对方的动机进行放大或扭曲,最终是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的目的。
这个责任现象还包含“嫉妒”心理。上网查——嫉妒俗称为“红眼病、吃醋、吃味儿、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等等。嫉妒就内心感受来讲前期依次表现为由攀比到失望的压力感;中期则表现为由羞愧到屈辱的心理挫折感;后期则表现由不服不满到怨恨憎恨的发泄行为。嫉妒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心理它包括焦虑、恐惧、悲哀、猜疑、羞耻、自咎、消沉、憎恶、敌意、怨恨、报复等不愉快的心理状态。

本文责任思维模型:理性行动“四做原理”

责任思维工具描述:必须做,努力做,应该做,选择做

文章关键词: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0位亲已答题!

 相关文章 Articles

来自全球各地0位亲的支持,是我最大的责任动力!
Copyright © 2015 ICP备案:沪ICP备14053021号 沪公网安备31011002003955号
责商(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江西应用科技学院—责任动力学研究院
联系电话:15800477474
公司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军工路1076号031幢A90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