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颠覆”:没有创新不行,创新多了也不行
胶片时代的巨人柯达在数码时代陨落,是因为柯达不重视数码技术吗?
错!柯达对数码技术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外界的想象。那么柯达到底输在哪里?
廖教授的观点是,柯达并不是死于技术,而是死于商业模式。
磁盘驱动器的发展趋势是从大到小,是因为“大”的性能不好、创新不够吗?错!是因为创新太多,越创新死得越惨!如何解释?
创新太快,以致于超过了用户的需要,即功能过剩,给后来者留下了机会。
没有创新不行,创新多了也不行,那究竟什么时候是创新者出现的最好机会?
就是现有产品和期望值极度不符合的时候。
关键词“连接”:一切皆因大数据
连接不是新事物,有人就有连接。在不同的技术条件下,连接的方式有什么不同呢?
早期的连接很直接,但范围也有限。比如在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下,买家和卖家就是直接连接,搞不好大家还都很熟。
工业时代,用机器代替了体力,催生了规模经济,特点是连接的范围大,交易行为通过公司来进行,就变成了间接连接。
信息化时代,机器不仅代表了体力,还可以代替脑力。人类的物理连接进入电脑,再进入网络,买家和卖家可以直接连接。
不同的连接方式下,会产生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以前有一句话很流行,“在互联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如今,不仅知道你到底是不是狗,还知道你平时喜欢去哪儿,喜欢玩什么,喜欢吃什么……
这是因为,进入社交时代后,大数据已经悄然出现。社交连接的特点是直接、精准、高频。PC时代大而全的网站,也要让位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小而美。
2014年,可穿戴设备很火、分享经济很火,但为什么不是以前,不是以后,偏偏是现在?
可穿戴设备火爆的背后,是云技术的快速发展。
而分享经济的背后,除了技术因素,还有消费行为的变化、环境因素的变化。分享经济的实质是分享“过剩”的产品、服务、技能,可以提高现有物质条件的使用效率,并减少对环境的消耗。
鲁众:互联网的“+”和“-”
除了廖教授,另一位主角是长江校友鲁众,同样大有来头。曾在微软、DELL、中国万网、阿里等众多重量级公司出任高管的鲁众,如今专心做起了投资人,他分享的题目是《互联网的“+”和“-”》。
互联网带来“羊毛论”,带来价值转移,带来大数据,带来新生态……所以催生了无数可能。且听鲁众先生一一道来。
服装业和互联网+结合,可以减少库存,减小企业压力;可以收集用户身材数据,提供定制方案;可以加入新技术,制造智能服装。
地产业和互联网+结合,可以发展社区O2O、地产销售、社区金融、社区医疗。
生活服务业和互联网+结合,可以送菜到家、提供宠物服务、提高物业管理水平。
而互联网+之所以对传统行业产生重大影响,是因为从强调“物”变成了强调“人”,从“提供产品”变成了“拥有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