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来公司上班未满半年。一次聊天,让我对小李有了更多的好评。
有一天,小李在休假,接到领导的夺命CALL,责备他为什么评优申请资料还未经他确认,怎么就提报给总部进行申报了。
小李很纳闷,尝试着解释:“我没有进行申报,昨天只是咨询了一下资料填写事项。”
领导有点不高兴了:“小李,你还不明白我想说什么,你的办事流程是不对的。”
小李本想着再解释,但转念一想:“算了,也许领导有自己的想法。”就把自己想说的话憋了回去。并自我反省:“也许,在咨询填写注意事项的时候确实自己也有做的不对的地方,不应该把半成品发给对方,让对方误以为是申报材料。”
第二天,小李一上班,就被领导叫到了办公室,作好了挨批的准备。可是,领导却平静地说:“小李,昨天的事,总部的对接人员跟我说清楚了,可能是他们在转述的时候出现一些偏差。”
小李顺势接话:“领导,可能是我在表达时不清楚,导致对方理解有误。”
领导:“你的表达没有问题,对方也没有理解错误,是在其他环节出现误解。我就说嘛,小李怎么会范这样的错误呢。”
“不过,小李,你这次也有一个做的不对的地方,咨询的时候没必要把原稿发给他,截个图也行啊。”领导继续说。
“是的,下次会注意的。”小李态度诚恳地回答。
从责任动力学的角度来看,小李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上表现出高阶的R3(+1),在“应该做的义务责任”方面做得很好。而本身,他在评优申请这项工作上,也是严格按照流程来做的,做到了“必须做的角色责任”R1(0)。
整体责任公式表示为:
R3(+1) + R1(0) =+1。这也是责任动力学最优组合之一。
对于初入职场或者入职不久的人来说,小李的责任行为是非常典型的正面案例,值得学习。试想,如果小李陷于解释,最后会是什么结果。要知道,大多数领导都是听不进解释的,你的解释,在他的眼中就是辩解。
最后,给初入职场的你的建议是:请勿急于辩解,哪怕你确实没有做错。时间会还你“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