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责任主客体对象换位思考,也许通知文书你都写不好!
责任主客体语言表达理论案例运用提示:
针对第二次回去排练,北京市有关方面表示:第二次演练时间跨度更长、涉及区域更大,特向广大市民的理解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而不像传统的通告、广播、通知文书那样:第二次演练时间跨度更长、涉及区域更大,由此给市民带来的不便,深表歉意,敬请谅解!
哪个表达具有高度与情感深度?哪个表达自我平庸?想要学会,认真看正文责任主客体对象系统思维模式才能开启!
修改前:
修改后:
正文:
在责任动力学中,广义责任定义为:责任本质上是人的一切社会行动在社会关系中的评价总和。那么,根据广义责任定义中的“人”与“评价”核心要素,我们就可以推导出在责任评价体系中存在一个对立、统一的对象系统,一个是被评价者,另一个是评价者,两者构成责任对象系统。
翻阅古往今来的各种责任理论文献,鲜有责任对象系统的概念与名词名称甚至规范的解释。为了正名,我们把责任对象系统命名为责任主客体对象系统,在这个对象系统中,一个命名为责任主体,另一个命名为责任客体,于是我们把被评价一方定义为责任主体,评价一方定义为责任客体。只要涉及到责任的评价,那么责任主体与责任客体就必须要对立统一,缺一不可。
在一个责任事件中,责任主客体对象中的责任主体与责任客体往往是可以互换的,犹如易经的阴阳平衡,混为一体,自由切换。
责任主客体思维转换本身就需要我们自由转换自己与他人之间的评价与被评价的关系,这个需要一定的时间训练。
也就是说,任何事情只要存在责任评价,那么就一定会同时存在责任主客体两个对象。故而,在这个责任事件中,如果存在两人,那么他们两者既可以扮演责任主体被对方评价,也可以扮演责任客体去评价对方。好比,两个人约会,那么彼此都可以是责任主体与责任客体对象下对应的对方就是责任客体与责任主体对象。
现在问题来了,假如一方迟到了,我们通常的做法是说对不起或者穷解释迟到的原因。
这就说明一点,在传统的责任意识中,由于我们缺乏责任对象系统,也就是缺乏了责任主客体对象系统这个专属名词概念与结构定义。这个时候,绝大部分人都没有责任客体对象的概念,只会想到自己没有做到。换句话说,我们也许就只知道自己是责任主体,而不记得对方也是参与的责任主体,其实自己也可以做对应的责任客体对象,同样可以去评价对方。
有了这个责任概念与责任对象意识思维后,当然也可以淡化自己作为责任主体对象,强化自己是责任客体,而不再单一表达“对不起”,还可以别出心裁地对对方表示感谢:谢谢你的耐心等待、或谢谢你的宽容。这都是责任客体对象的评价表达语言方式。
比如,今天早上的国庆70周年庆典第二次排练责任主客体换位思考案例:
这次时长超过24小时的演练活动组织有序、环环相扣,每条流程、每个场景、每项任务精确到分、细化到秒、责任到人,达到了预期目标。
北京市有关方面表示:第二次演练时间跨度更长、涉及区域更大,特向广大市民的理解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而不像传统的通告、广播、通知文书那样:第二次演练时间跨度更长、涉及区域更大,由此给市民带来的不便,深表歉意,敬请谅解!
北京市有关方面的表示采用的就是责任客体语言,把市民对国庆庆典排练的支持当成了责任主体,由此对市民表示衷心的感谢。
反之,如果把国庆庆典排列当成了影响市民日常出行的责任主体的话,就会出现千遍一律的“敬请谅解”的致歉词。如果真正这样表述则非常不合时宜!毕竟爱国情怀面前,人人有责!爱我中华,是我们中国人的至高荣耀!
最后,重要的事情强调三遍:
在一个事件中,你可以是责任主体被评价一方,也可以是责任客体评价的一方,要训练自己的责任主客体换位思考方式。这就是责任主客体思维的智慧!
在一个事件中,你可以是责任主体被评价一方,也可以是责任客体评价的一方,要训练自己的责任主客体换位思考方式。这就是责任主客体思维的智慧!
在一个事件中,你可以是责任主体被评价一方,也可以是责任客体评价的一方,要训练自己的责任主客体换位思考方式。这就是责任主客体思维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