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40-作者:方志良

  所有一级领域  所有二级领域

4R4P专业名词术语公式详解 查看更多

R1(0)≠R3(+1):角色责任做得好不代表义务责任增值就会做得好!比如:能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不等于跟同学们相处融洽,敬业爱岗、完成本职工作不等于团队互助合作。

如何正确理解责任分散效应,责任动力学与责任现象为你揭秘!


百度百科对责任分散效应是这样说的:


责任分散效应(Diffusion of responsibility)也称为旁观者效应,是指对某一件事来说,如果是单个个体被要求单独完成任务,责任感就会很强,会作出积极的反应。


但如果是要求一个群体共同完成任务,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责任感就会很弱,面对困难或遇到责任往往会退缩。


我们都知道“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这句话。这就是通俗易懂的责任分散效应的典型表现。


那么,责任分散效应到底有没有具体可操作并可预防的责任理论呢?这个问题已经被责任动力学与责任现象的责任矩阵模型图彻底解决了。


第一种责任分散效应:基于责任约束力与驱动力条件的群体之间转移的责任分散效应


根据责任矩阵模型的构建元素,我们知道责任动力源自两种力量,一种是责任的社会行动的驱动力(X)的社会动力系统(学)维度,责任驱动力根据强弱分界线,分为外驱动力与内驱动力两种;另一种是责任的社会关系的约束力(Y)的社会静力系统(学)维度,责任约束力根据法律法规与道德文化的约束机制分为显性约束力与隐性约束力两种。

当责任约束力从显性约束力条件转移到隐性条件时,这个时候就意味着人的角色责任R1(必须做)退化到义务责任R3(应该做)的约束形态上,因为不再是是强制要求,故而人的责任就发生了分散效应。这就好比,一个人被歹徒殴打,如果你是警察,你就必须要要制止,但如果是一般老百姓,大家都没有强制要求,故而,大家就会观望,人越多,如果没有人站出来采取行动措施,时间越长,大家越会是观望,都期望他人,最终表现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责任冷漠现象。

这就是典型的责任显性约束力与隐性约束力机制导致的责任分散效应。

另外一种就是责任驱动力条件发生转移的责任分散效应。当责任外驱动力与内驱动力激励机制不健全的时候,人们倾向于多付出一点力不如少付出一点力,也即从能力责任R2(努力做)退化到角色责任R1(必须做),不再会努力拼搏,只是应付制度,蜻蜓点水式做。“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就是责任内驱动力与外驱动力激励机制问题导致的责任分散效应。

第一种责任分散效应是因为责任约束力机制与责任驱动力机制的问题,最终导致了特定的责任矩阵单位之间的衰变与退化的结果。典型的责任分散效应是特定人群的角色责任R1退化到不确定人群的义务责任R3,以及大家都努力的能力责任R2退化到敷衍了事应付做的角色责任R1分散现象。

因此根据责任动力学可以总结为,责任约束力不足导致责任分散效应,责任驱动力不足导致责任分散效应。

待续:

第二种,从个体的责任高阶到责任低阶的责任分散效应

本文责任现象学系统分析

Responsibility phenomenon

责任总公式:R1(-1,0)+R2(0~N)+R3(0,+1)+R4(C/c)=1

所属责任现象:责任第一现象(一个责任主客体)

第一层次:Ra≠Rb责任火眼金睛:R1(0)≠R3(+1)

本文责任思维模型:理性责任4R矩阵

责任思维工具描述:责任R=社会(组织)关系(Y轴)*社会(组织)行为(X轴)

X为责任动力系统,即社会(组织)所期待的社会(组织)行动或行动模式;

Y为责任静力系统,即社会(组织)行为指导、评价、判断、处置的规则系统。
因此根据责任两个维度,我们构建了责任(4R)矩阵,并提出四个责任单位:角色责任R1、能力责任R2、义务责任R3、原因责任R4概念。

文章关键词: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0位亲已答题!

 相关文章 Articles

来自全球各地0位亲的支持,是我最大的责任动力!
Copyright © 2015 ICP备案:沪ICP备14053021号 沪公网安备31011002003955号
责商(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江西应用科技学院—责任动力学研究院
联系电话:15800477474
公司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军工路1076号031幢A90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