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41-作者:海的女儿

  青少年责商  所有二级领域

4R4P专业名词术语公式详解 查看更多

R=R3(0):一般词汇:嘲笑,不理睬,冷漠,不关心,不互助 R3义务责任,应该做的,数学特征值为(0,+1),R3(0)表示在没有强制要求下,本来应该做到的事情没有做。比如:大街上有个老奶奶跌倒了,大家都在嘲笑她摔倒的姿势,却没有人去扶她。



如果你深陷心碎泥潭之中,你一定会感受到身体某一部位的疼痛——或许是胸部,也或许是胃部。有些人将它描述为隐痛,有些人认为是针刺般的锐痛,还有一些人则说他们有一种四分五裂的阵痛。这种疼痛有可能持续几秒钟就完全消失,也有可能时间更久,像背部受伤或偏头痛那样挥之不去,让人精疲力尽。

既然心脏并没有真的“碎掉”,我们该如何理解我们身体感知到的那种心碎不已的感觉?在我们体内,那种感知究竟是如何生成的?简短来说:无人知晓。更详细的回答是:疼痛可能是由于荷尔蒙刺激了“交感神经激活系统”(大多情况下称作“挑战或逃避反应”,它带来心肺变化),以及副交感激活系统(也叫“休息和消化反应”,使心率放慢,与社会交往系统相连)。这就好比是在打开心脏加速器的同时踩下刹车,而正是这些相互矛盾的活动造成了心碎的感觉。

目前尚没有人研究过,人在明确感到身体疼痛的心碎时,人体上部体腔内到底发生着怎样的变化。不过,FMRI(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对伤心者所作的扫描显示,当受试人看到曾经的爱人或者与他人谈起时,他们或战栗,或痛苦,或叹气,或愤怒,而这些情感又能在他们的脑海中激发与身体疼痛相关联的大脑区域活动。另外一项探讨情感和人体疼痛相关性的研究,比较了两组被试的FMRI图像差异,其中一组成员触碰热探头,另一组成员则注视他们曾经的爱人的照片,同时试图在脑海中回忆失恋时刻。研究结果说明,社会性拒绝带来的痛感与肉体疼痛都由大脑同一部位激发,因此,当你说到被与你关系密切的人抛弃而感到“受伤”时,你其实并不是在打比方——就你的大脑活动而言,你此时体验到的疼痛绝不亚于刀伤。

恋爱如同吸入可卡因和尼古丁一样,真正令人上瘾。虽然我们通常认为,用“心碎”表达痛苦,或者用“戒不掉”某个人来形容我们的状态,这只是语言上的比方,但是,这些其实都有充分的生理基础。奇妙科技以大脑图像告诉我们,那些比喻绝不只是天马行空的诗意想象。语言往往能以奇妙的方式描述身体的实际反应,这一点还真值得我们深思。

重要的是,专门从事疼痛研究的心理学家将心碎定义为一种“社会性的痛苦”,即人在社会关系丧失或可能丧失时产生的那种痛感反应。从进化论的视角来看,早在我们人类的远古祖先还生活在森林和草原上,以狩猎采集的方式生活时,由分离造成的社会性痛苦很可能有其具体的功能。那时,安全完全依赖于人数多寡;任何意义上的排斥,无论是脱离某一社会群体还是与配偶分离,都预示着死亡,正如同身体痛感是威胁人生命的伤痛向人体发出信号一般。心理学家认为,在人类漫长的演化史中,身体痛苦和情感痛苦的神经元反应逐渐进化,共享同一通道,来向人体发出危险警报,这就如同当人意识到有剑齿虎潜伏在丛林之中,人的身体和情感同时发出讯号,要人提高警惕。



表面上看,这两者的共通功能似乎不再有意义。毕竟,我们几乎没有可能在哪个时刻再遭遇丛林中野生动物的袭击,而且在今天,独居也并不意味着一定会缓慢地孤独而死。但是,疼痛仍然可以向我们发出预警信号,提示我们关注重大的社会性事件,逼迫我们学习,纠正错误,避免再犯,继续前进。

当你从这个角度思考社会疼痛时,你就会意识到,我们生存于其中的社会通常鼓励个体掩盖疼痛、不予示人。不将自己的痛苦告知他人,由自己独自对付或许也能解决问题,但是,如果你完全绕开问题,那么你就可能因未将潜藏的危机告知他人,而将自己推入更深的危机之中。

爱是一剂效果显著的止疼药

另外几项利用热探针+图片+FMRI组合的实验研究表明,注视着自己前度恋人的照片事实上也可以减少身体痛感,就好比人在恐惧或疼痛时若能紧紧握住爱人的手,就会痛得轻些,或者在孩子受轻伤时,吻孩子的伤口能让孩子停止哭泣。科学证实,爱是一剂效果显著的止疼药,因为爱情与吗啡和可卡因一样,能激发大脑同一个部位的活动,而且爱情的止痛效果相当好。在某个意义上,这为治疗身体和情感疼痛找到了一个相当简单明了的解决方案:爱是万能药方。这也说明,对于处在分手痛苦中的人来说,快速找到新的爱人能消除痛感。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认同这种疗法。



你能否能快速走出痛苦,爱上新的人,这或许取决于你的依恋模式。虽然我们中的一些人,在分手后需要一段自由的时间冷静下来,但有一项研究显示,对于“焦虑型依恋”风格的人群,在分手后迅速找到新欢则是一剂良药,能帮助这种类型的人振作精神,放下曾经的恋人。研究人员认为,对 于焦虑型人群而言,“新欢疗法”的关键不在于新欢具体是谁,而在于它能让焦虑性依恋风格的人重拾“天涯何处无芳草”的自信。

然而,FMRI 图像研究也让我们面对一个棘手的问题:既然身体疼痛和情感疼痛遵循着相同的大脑通路,那么,从理论层面上讲,就可以用相同药物治疗这两种痛感。多伦多大学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揭示,对乙酰氨基酚——最普通的泰诺止痛片——就能够缓解社会性疼痛。这项研究报告写道:“我们首次发现,通常用于缓解身体疼痛的非处方药对乙酰氨基酚,也可以在神经层面和行为层面减少人在社会性抛弃中体验到的痛苦。”

但是有些专家认为,在你打算走上用药物对付自己的情感这条不归路之前,你得先想好这么做是否违反自然规律,因为疼痛恰恰是用来让你感觉难过的—它让你不得不坐下来思考原因,总结教训,以近乎强迫症的方式回忆和自省,这样,你才能从错误中成长。



我们又应该如何从文化的角度理解这一切?尽管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恐怕不会承认,但是对于他们来说,从化学层面上理解爱情的难度无异于追寻圣杯的踪迹。毕竟,至少在哲学层面上,我们越从科学的角度分析爱情,就越能理解人之为人的奥妙,这与物理学家破解时空之谜一样重要。

说到底,所有的研究进展都会指向一个方向:用止痛药和抗成瘾药物“治疗”爱情之痛。也许从心碎的痛苦中恢复可以像穿补丁牛仔裤(譬如“李爱斯”)、嚼“爱箭”口香糖、吃一丸“泰利爱”药片那么简单。

假如吃下一颗药丸,就可以随心所欲地陷入爱情、走出爱情、让爱情听命于你、充分保鲜,你是否愿意一试?利用这种技术会让你的生活因可定义而更有尊严吗,还是更轻薄?

本文责任现象学系统分析

Responsibility phenomenon

责任总公式:R1(-1,0)+R2(0~N)+R3(0,+1)+R4(C/c)=1

所属责任现象:责任第一现象(一个责任主客体)

责任单位:R=R3(0)

本文责任思维模型:理性责任4R矩阵

责任思维工具描述:责任R=社会(组织)关系(Y轴)*社会(组织)行为(X轴)

X为责任动力系统,即社会(组织)所期待的社会(组织)行动或行动模式;

Y为责任静力系统,即社会(组织)行为指导、评价、判断、处置的规则系统。
因此根据责任两个维度,我们构建了责任(4R)矩阵,并提出四个责任单位:角色责任R1、能力责任R2、义务责任R3、原因责任R4概念。

文章关键词: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0位亲已答题!

 相关文章 Articles

来自全球各地0位亲的支持,是我最大的责任动力!
Copyright © 2015 ICP备案:沪ICP备14053021号 沪公网安备31011002003955号
责商(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江西应用科技学院—责任动力学研究院
联系电话:15800477474
公司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军工路1076号031幢A90室